.背景簡介
行政院於民國86年核定經建會所提之「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88年開始推動實施,計畫本質上就不是一個以傳統地方建設補助為重點的計畫,而是以實質環境工程改造為形式,以社會經驗與價值轉變為內涵的「社會改造運動」。其中為落實以社區總體營造方式,帶動民間自發性參與社區環境改造之具體行動精神,營建署將「社區規劃師及社區培力」制度推動建立,納為重要實施項目之一,積極引導各方政府,及協助社區提出長期發展願景及整體公共環境改善計畫,避免地區城鄉風貌示範計畫侷限於單點式或解決個別問題的思考。
嘉義市面積約60平方公里為一座小規模都市發展條件,嘉義市政府自91年度起啟動社區規劃師駐地環境改造計畫,由實質減少髒亂點、提升綠覆率及改善市容景觀,近年更著重營造點的維護管理與邁向社區永續經營願景,持續建構「負碳城市」的基礎。
104年度-引導外力資源擾動社區
團隊以亮點社區示範,導入社區備料應用觀念、引入藝術家與大專青年與社 區居民共同進行空間改造,引導出社區的動員力,來提出嘉義「城市願景凝聚」操作觀點。
105年度-環境教育串聯橫向串聯
透過生態與藝術主題的「環境教育串聯」開展社區間相互學習與合作的機會,搭建起青年與社區之交流平台,並持續鼓勵青年參與社區。
106年-跨域資源再生、擴大在地參與
定位為「跨域資源再生、擴大在地參與」,不同於過去團隊主動引導的專業規劃、青年參與,著重啟動社區動能、深化社規師與社區間的互動,讓社區擁有更多主導權,進而反思自身需求及願景,對應都市中的社區營造缺乏公共參與的動能。
107年-綠義盎然,從嘉做起
針對環境綠能、水循環、多元藝文、植栽景觀等四大項目舉辦改造工作坊,擴大青年參與及社區傳承,結合周邊大專院校及社區青年,共同參與環境改造,為社區注入新的活力。
108年-規劃「開-講-聚」、串聯更多社群
將社區營造透過「開-講-聚」的概念,從城市多元社群、「人才」的串聯、友善「環境」的綠角落及打造人與人友善的「營運」模式及等面向,跨社區連結地方特色及美學。
109年-好家在嘉義「相放伴」
109年以「相放伴」為核心,持續依據計畫核心概念好「環境」、好「人才」、好「營運」,擬定出執行方向,並透過「串聯」作為今年計畫執行重點,與多元社群、議題經營,美好的社區成果,透過串聯交流來發酵。
110年-社區就是設計現場
以「社區就是設計現場」為主題,導入特定社區議題,透過三大策略—軟性的「人才培力」與「持續營運」,搭配硬體的「環境營造」,讓社區找到自己的特色與發展願景,並透過空間與活動創造「人」的互動可能,凝聚社區以點燃地方認同的火花,加乘出更多成果,再回饋至社區,促成城市美學設計願景的實現。
111年-社計互助力
「社計」取自「社會設計」觀點,詮釋社區規劃師關注社會議題,帶動社區一起解決社區問題,並串聯各社區動能,整合業界業師能量,以及呼應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永續城市之目標。
.計畫目標與策略
計畫目標: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長期透過社區規劃師駐地環境改造計畫案辦理社區營造工作累積之經驗訂定年度發展方向,落實「社區規劃」核心價值,及提升社區規劃師與提案社區的執行成就感,期望有計畫性的逐步輔導社區朝向永續發展社區營運動能的方向邁進。
年度主題:以「社計互助力」作為規劃主軸,「社計」取自「社會設計」觀點,詮釋社區規劃師關注社會議題,帶動社區一起解決社區問題,並串聯各社區動能,整合業界業師能量,以及呼應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永續城市之目標。
執行策略:落實「好家在嘉義」的嘉義市社區規劃師品牌名稱,提升嘉義市的好人才串連交流頻率與議題討論廣度、好環境的永續與友善循環價值,逐步加值好營運的地方經濟關係學,讓社區是好家,好家在嘉義的概念持續深耕與陪伴在地。
(一) 串聯社區夥伴與藝文專業知能師資
「從在地發起」為社區規劃的精神,嘉義市社區規劃師與社區夥伴啟動互助營造動能,整合業界師資能量,涵蓋綠美化營造、工藝共創、產業加值、共融環境、行銷企劃等特色專長師資,作為本計畫的社造專家輔導團與智庫。
(二) 強化輔導動能激發提案單位潛能
依循社區提案的發展議題適切地導入專家輔導知能,各社區發展面向與關注議題焦點皆有所異同之處,挖掘個案計畫的關鍵核心價值,並且共同面對課題與提出應對策略,方有帶動社區提案特色亮點之潛能。
(三) 連結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議題
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議題與永續社會最有關聯性的基層起自「環境」,第二層為「社會」,最高層為「經濟」,呼應了社區規劃的精神價值與執行方向,並且在SDGs永續發展指標的認識與探討下,帶領社區放眼國際時事,提升思考在地議題的格局。
.植栽示範
變葉木
變葉木耐寒耐旱,適合作為綠籬區隔邊界,而繽紛色彩的葉片更有別於多數綠籬的單一色調;種植初期需要較多水分,待植栽穩定後定期澆灌即可(2~3次/週),養護上需定期修剪枝葉,建議高度維持在50~100cm較佳(可依各社區需求調整植栽高度)。
養護難度 ★★
示範社區:新店里辦公處
紫嬌花
紫嬌花適合搭配草皮作為邊界的暗示,春、夏花季盛開的紫花成為大面積綠地中的亮點,此外,也十分適合點綴單一材質的界面,如石材;紫嬌花外型挺立,尤其開花時隨風搖曳的姿態,另有一番風情;屬於耐旱植物,低度養護即可。
養護難度 ★★
示範社區:太平里辦公處
蔥蘭
蔥蘭的花白如玉,四季蔥綠,花時雅致,適合花壇叢植、列植美化或盆栽;可利用蔥蘭的特色,喜陽光充足,耐半陰,常做為花壇的鑲邊材料,適綠地叢植,也可作樹下半陰處的地被植物,或是於庭院小徑旁栽植。
養護難度 ★★
示範社區:安業社區發展協會
青剛櫟
青剛櫟是臺灣海拔2000公尺以下山區都有機會見到的原生樹木,特性耐旱抗風,且為多種昆蟲喜愛之樹木,果實亦為哺乳動物及鳥類喜愛的食物,只要有青剛櫟樹,一年四季都特別熱鬧,適合作為園景樹、行道樹及防風樹之用。
養護難度 ★★
示範社區:竹圍里辦公處
樟樹
樟樹葉色翠綠為常綠喬木,樹高可達40米,風吹摩擦枝葉能散發香味,枝葉扶疏能透光,是優良的遮蔭樹與景觀樹,適合作為行道樹與庭園樹,也可列植作為防風林使用,適土壤深厚的場域。
養護難度 ★★
示範社區:竹圍里辦公處
魚木
農委會林務局推薦嘉義市的台灣原生植物。樹形優美、開花繁盛,適合作為行道樹或園景樹使用。葉片是端紅粉蝶、台灣粉蝶等昆蟲的食餌,嫩葉可以食用。
養護難度 ★★
示範社區:無
.備料應用示範
多數社區的營造過程,常見清空基地後再新購材料,無形中浪費許多有利用價值的廢棄材料。因此,團隊在執行過程不斷嘗試「循環備料」之可能性,期待藉由示範性社區啟動,持續傳遞「備料應用」觀念,利用社區現有備料來規劃,從地方展開整備及養護行動。
今年以中庄里的「社區民藝館」打造點作為備料示範案例,將廢棄的衣服與布料,透過社區共創,將其製作成民藝館的旗幟招牌與藝術品,讓空間增添美學氣息。並透過現有材料、藝術裝置的再使用與規劃,讓打造點煥然一新。執行步驟如下:
1. 盤點自身資源
瞭解社區可運用的備料,例如:回收木角料、老舊紅磚、石磚及棄置混凝土塊等在地備料。
2. 將廢料分類、整理
結合社區居民、青年共同分類、整理廢料,讓廢料成為有利用價值之備料。
3. 重新再利用為綠美化作品
透過社區規劃師專業設計,搭配匠師、青年工班的人力運用,將料件重新運用於建築景觀。